IT服务目录管理

IT服务目录列出的是组织或企业内部可提供的所有IT服务和支持。这个目录通常包括各种服务的描述、特性、可用性、成本等信息,帮助用户了解和选择合适的IT服务。通过IT服务目录,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和提供IT服务,提高用户对IT服务的理解、选择和使用的便利性,从而提升整体的IT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一、IT服务目录的主要内容
IT服务目录主要内容包括服务的描述、范围、可用性、责任和联系人等方面的信息。

1、服务名称和描述
列出每个IT服务的名称和简要描述,以便用户能够快速了解服务的用途和功能。

2、服务级别协议(SLA)
为每个IT服务设置适当的SLA,包括响应时间、解决时间、可用性等关键指标。SLA用于明确IT服务的期望水平和与用户之间的契约。

3、服务范围和影响
明确每个IT服务的范围,包括支持的设备、系统、应用程序等。还需要指明服务提供的影响范围,即服务所涉及的组织、部门或用户。

4、服务所有者和责任
标识每个IT服务的所有者和责任人,他们负责确保服务的提供和维护,并与相关利益相关者沟通和协调。

5、服务可用性和运行时间
提供每个IT服务的可用性和运行时间,包括任何计划的维护窗口或升级时间。这样用户可以知道服务的可用性和可能的维护中断。

6、服务支持和联系人
提供服务支持的联系人和渠道,包括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这样用户可以快速获取技术支持或寻求帮助。

7、服务请求和故障报告
描述如何提交服务请求和故障报告,包括任何要求的表单、流程或系统。用户可以参考这些指南来提供所需的信息并跟踪请求的处理进度。

8、服务目标和改进计划
列出每个IT服务的目标和持续改进计划。这可以帮助用户了解服务的发展方向和计划的改进措施。

9、服务成本和收费模型
提供有关每个IT服务的成本和收费方式的信息。这有助于用户了解服务的费用,并进行预算和成本管理。

10、与其他服务项的关系
描述每个IT服务与其他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和集成,以及服务之间的交互和影响。

二、IT服务目录的价值要点
IT服务目录的价值在于提供全面清晰的服务信息,帮助用户和组织更好地了解、选择和使用IT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和提供者的交付能力,以及优化资源利用和提升服务管理效率。

1、IT服务的透明度
IT服务目录提供全面的IT服务信息,使用户和相关利益相关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到组织提供的各种IT服务。这提高了服务的透明度和可见性,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可用的服务和资源。

2、方便用户自助服务
IT服务目录使用户能够自主选择和使用合适的IT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查阅目录自行了解各个服务的描述、范围、可用性等信息,并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服务。这提高了用户的自主权和自助服务能力。

3、提高IT服务体验
IT服务目录可以提供关于服务级别协议(SLA)、支持联系人和渠道等重要信息,帮助用户的服务请求和故障报告能够得到及时响应和解决。这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和整体用户体验。

4、提升IT服务效率
IT服务目录提供了每个服务的所有者和责任人,以及服务请求和故障报告的流程和要求。这有助于提升服务管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相关团队能够更加明确地了解服务的范围和责任,并进行有效的服务交付和维护。

5、优化IT资源利用率
IT服务目录可以提供服务的范围、可用性和影响等信息,帮助用户准确了解服务的覆盖范围和使用限制。这有助于优化资源的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购买。

6、推动IT服务规划
IT服务目录提供服务的目标、改进计划和成本信息,使决策者能够根据需求和目标做出明智的决策和规划。决策者可以了解到IT服务的发展方向和计划的改进措施,并进行预算和资源管理。

三、IT服务目录管理的重点运营工作
IT服务目录的重点运营工作,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项的收集整理
运营团队需要与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合作,收集和整理组织提供的各种IT服务的相关信息。这包括服务的名称、描述、责任人、范围、SLA等信息。

2、服务目录设计与维护
运营团队需要设计并建立IT服务目录的结构和格式。这包括确定目录的分类、层级结构,以及确定如何呈现服务的信息。同时,运营团队还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目录,确保目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服务目录发布与宣传
运营团队需要制定合适的计划和策略,将IT服务目录发布给相关用户和利益相关者。这包括通过内部门户网站、邮件通知等方式传达目录的存在和使用方法,并提供培训和支持。

4、服务目录更新和改进
随着业务需求和组织变化,IT服务目录需要进行定期更新和改进。运营团队需要跟踪服务的变化,并相应地更新目录中的信息,确保目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运营团队还需要收集用户反馈和建议,以改进目录的设计和使用体验。

5、用户培训和客服
针对IT服务目录的使用和操作,运营团队需要提供培训和支持给相关用户和团队。这包括培训用户如何使用目录查找和选择适当的服务,以及提供支持回答用户的疑问和解决问题。

四、IT服务目录管理的常见问题
在IT服务目录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信息完整性、目录准确性、目录使用率不高、服务描述与实际不匹配、目录可用性差等问题。解决这些常见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规范的目录管理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更新,积极推动用户的采纳和使用,与相关团队和用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以及持续改进目录的设计和功能。

1、信息完整性问题
IT服务目录的数据需要保持完整性,包括服务描述、责任人、SLA等信息。然而,由于变更、流程漏洞或通信问题,可能会导致目录中的信息不完整。

2、目录准确性问题
IT服务目录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新,以反映组织内发生的变化。如果目录不及时更新,可能会导致用户无法获得最新的服务信息,造成误导或错误的使用。

3、目录使用率不高
IT服务目录可能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和采纳,导致用户不清楚目录的存在或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这可能需要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支持,以鼓励用户积极使用目录。

4、服务描述与实际不匹配
IT服务目录中描述的服务与实际提供的服务之间,有可能存在不匹配。这可能是由于变更管理不及时或信息流通不畅所致。因此,需要定期审核和调整目录以确保与实际服务的一致性。

5、目录可用性差
IT服务目录应该易于访问和使用,但如果目录所采用的工具或平台不稳定或不可靠,可能会导致用户无法访问或使用目录。这需要确保目录的可访问性和可用性,并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

OSPF的区域划分

OSPF采用划分区域的方法,将一个大网络划分为多个相互连接的小网络。每个区域的设备只需同步所在区域内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内存及CPU的消耗。
1.骨干区域:
区域 0(或者区域 0.0.0.0)是为骨干域保留的区域 ID 号。
骨干区域(Backbone Area)的任务是汇总每一个区域的网络拓扑到其他所有的区域,也可以说是连接所有其他OSPF区域的中央区域。
骨干区域的特点有:
骨干区域不可被分割;
非骨干区域必须和骨干区域相连。

2.非骨干区域(非特殊区域):
常见的除了骨干区域和特殊区域之外的区域。

3.特殊区域
(1)末梢区域(stub)
过滤4类和5类LSA,有缺省的3类LSA和明细3类LSA(普通网络汇总LSA),有1类LSA可能有2类LSA,区域间明细路由正常学习。
其中缺省的3类LSA目的是可以让stub区域内的路由器通过缺省路由访问其他区域注入的外部路由。
路由器角色只有ABR和区域内路由器两种,不能存在ASBR;
stub区域中所有路由器必须将该区域配置成stub区域;
虚连接不能跨越特殊区域建立。
(2)完全末梢区域(totally stub)
过滤3类LSA,4类LSA和5类LSA,有缺省的3类LSA,有1类LSA可能有2类LSA
路由器角色只有ABR和区域内路由器两种;

在ABR设备上,在stub命令后+no summary参数即可。
(3)NSSA区域-(非完全末梢区域)
过滤4类LSA,5类LSA,NSSA区域可以存在ASBR,外部路由可以以7类LSA引入。
在区域所在ABR上拒绝接收4、5类LSA,并且把自己区域产生的5类转成7类,7类与5类的区别在于类型不一样,其他都相同。
ABR将7类LSA转成5类LSA ,将5类LSA在AS域内泛洪(除特殊区域)
ABR同时产生一条缺省7类LSA在NSSA域内泛洪,目的是让NSSA区域内路由器通过缺省路由访问其他区域引入的外部路由。

(4)完全NSSA(Totally-NSSA)
过滤3类LSA,4类LSA,5类LSA,更大程度的精简LSDB数量;
Totally一定会产生一个默认的3类LSA。

4类LSA和5类LSA的概念:
4类LSA由ABR产生,描述到ASBR的距离,通告给除ASBR所在区域的其他区域,仅在一个区域内泛洪;
5类LSA由ASBR产生,描述AS外部的路由,可以泛洪到所有区域(除特殊区域)。

问题:
1.有4类LSA一定有5类LSA吗?
2.有5类LSA一定有4类LSA吗?

答案:
1.不一定,当有外部路由被引入的时候,设备上有引入动作,但实际上并没有实际的路由被引入,或者被引入的路由被过滤,都会产生4类LSA,但没有5类LSA
2.不一定,当只有一个区域时,引入外部路由会产生5类LSA,但不会生成4类LSA。

数据中心规模划分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1月11日发布了《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通〔2013〕13号,对数据中心规模划分如下:
1、超大型数据中心:大于等于10000个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

2、大型数据中心:大于等于3000个标准机架小于10000个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

3、中小型数据中心:小于3000个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

注:此处标准机架为换算单位,以功率2.5千瓦为一个标准机架。

中国电信云网〔2020〕5号《中国电信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技术要求(暂行)》中,按照数据中心设计可承载机柜(主设备)负荷能力,换算为2.5kW功率的标准机柜数量,将数据中心规模分为以下级别:

1、超大型数据中心:标准机柜数≥10000个,或主设备设计功率≥25000kW

2、大型数据中心:3000个≤标准机柜数<10000个,或7500kW≤主设备设计功率<25000kW

3、中型数据中心:1000个≤标准机柜数<3000个,或2500kW≤主设备设计功率<7500kW

4、小型数据中心:100个≤标准机柜数<1000个,或250kW≤主设备设计功率<2500kw:

5、微型数据中心:标准机柜数<100个,或主设备设计功率<250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