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vSAN ESA的服务器配置推荐

在选择以VMware作为基础架构的时候,vSAN 8.0分为OSA和ESA两种模式,其中OSA模式从 vSphere 8.0 开始最大支持缓存空间从原来的600GB提升到1.6TB,需要手动开启,且要在每台vSphere主机上开启,建议新部署环境时首先在每台主机开启1.6TB缓存支持后,再去创建磁盘组。

vSAN ESA,ESA和OSA我认为最大的区别如下
1、ESA需要至少25GB网络支持;
2、ESA不再需要缓存盘支持,直接使用容量盘读写;
3、ESA每台主机需配置不少于4个NVME硬盘;
4、ESA的重删和压缩效率,比OSA提升了不少,官方说4倍。

超融合服务器需求配置
主机vSAN ESA配置如下
DELL R760 8盘位(CPU、RAM 按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磁盘1:BOSS卡含2个SSD M.2 480G
硬盘2:SSD NVME 3.84T*4
网卡1:RJ45 用于管理
网卡2:10G SFP+ *2 用于网络业务
网卡3:25G SFP28*2 用于vSAN存储
网卡4:IDRAC 用于物理机管理
交换机1:全千兆RJ45交换机*1
交换机2:全万兆SFP+交换机*2
交换机3:25G全光交换机*2
光纤跳线:按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注意:vSAN硬盘都需要直通盘,需要配置整列卡。

数据中心动环监控平台基础功能

在数据中心运维的复杂环境下,常规动环软件已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满足多样化、集中化的管理需求。

1. 动环监测:智能集中管理
数据中心内众多设备,包括配电柜、服务器机柜、温湿度、漏水、空调、UPS、蓄电池等,各自承担着关键的角色。而动环监测作为数据中心管理的基石,将这些设备的数据进行统一采集、分析,并通过集中显示,为运维人员提供智能而全面的管理手段。这使得设备的运行状态一目了然,有力地提升了整体运维的效率。

2. 3D显示:空间信息一览无余
通过数据中心动环监控平台,设备及传感器的位置可通过直观的三维可视化图形展现。这种空间信息的直观呈现,使运维人员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设备的布局和状态。这对于迅速定位问题、提高响应速度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保障了数据中心的稳定性。

3. 大屏展示:全局尽在掌握
大屏展示将监控画面、功能以大尺寸液晶屏幕投射呈现,为运维团队提供更全局化的数据观察视角。这种全局尽在掌握的感觉,使得运维人员能够更从容地管理数据中心的各个方面,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运行的持续稳定。

4. 能耗分析:高效用能的重要依据
动环监控平台中的能耗分析功能,通过对机房PUE数据的精确分析,以饼状统计图形式展现,为优化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此功能,运维人员能够更科学地制定节能方案,实现高效用能,对于长期稳定运行数据中心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5. 健康分析:设备状态尽在掌握
动环监控平台通过对机房各监测对象的运行状态进行健康分析,提供对机房运行状态的全方位观测。以小时、一天、一周、一个月等多维度方式查询、显示监控设备状态,有助于运维人员更精准地把握设备的工作状况,及时调整和改进运维策略。

6. 资产管理:设备信息一目了然
平台的资产管理功能,使得运维人员可以清晰地了解机房各项设备的基本信息、成本等关键数据。通过这一功能,不仅提高了资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也为设备的定期检修、更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7. 联动控制:远程控制的高效手段
数据中心动环监控平台的联动控制功能,实现了设备的远程启停,其中包括新风机、普通空调、精密空调等。这种高效的远程控制手段,使得运维人员能够在不同场景下灵活应对,快速解决问题,确保数据中心运行的连贯性和可控性。

8. 报警管理:多样化且灵活
报警管理是动环监控平台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支持短信、电话、网页弹框、邮件、App、语音等多种报警方式。多等级、多模板的自定义,更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配置、使用需求,保障了报警的灵活性和实时性。

9. 电子地图:多地点展示
对于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多个机房,通过电子地图展现机房所处位置,使得运维人员能够更直观地掌握各个机房的整体布局,为统一管理提供了直观依据。

10. 报表统计:信息详实、数据化
动环监控平台内置各类丰富的报表统计功能,包括曲线图、饼状图、柱形图等多种形式,使得机房监控的信息更为详实、具体、数据化。通过这些报表,运维人员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机房运行状况,为后续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Linux系统中的访问控制:hosts.deny & hosts.allow

hosts.deny和hosts.allow是Linux系统中用于访问控制的重要工具,起源于TCP Wrapper软件,旨在提供对网络服务的访问控制。这两个文件在系统安全性方面扮演关键角色,hosts.deny文件作为黑名单,用于拒绝特定主机或网络的访问,而hosts.allow文件作为白名单,用于允许特定主机或网络的访问。通过配置这两个文件,系统管理员可以限制或允许特定主机对服务器上的服务的访问,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系统处理机制与配置
Linux系统处理hosts.deny和hosts.allow的机制是基于TCP Wrapper的规则。当有一个连接请求到达时,系统首先检查hosts.allow文件,确定是否允许该请求的主机进行连接。如果主机在hosts.allow中找到匹配项,则连接会被接受。如果主机不在hosts.allow中找到匹配项,系统会继续检查hosts.deny文件。如果主机在hosts.deny中匹配,则连接将被拒绝。如果主机既不在hosts.allow也不在hosts.deny中匹配,则系统使用默认策略(通常是拒绝连接)。
配置这两个文件的过程相对简单。管理员可以编辑hosts.allow和hosts.deny文件,添加规则。规则可以按照具体IP地址、子网、服务类型等进行定义。每个文件的每一行代表一个地址或地址段。可以使用IP地址、主机名或子网来指定,也可以使用通配符来表示一组地址。在配置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注意文件顺序:Linux系统对于hosts.deny和hosts.allow的规则处理是按照文件中的顺序进行的。因此,在配置文件时,应将较宽松的规则放在前面,较严格的规则放在后面。
2. 慎用通配符:通配符的使用使得配置更灵活,但要谨慎使用。不正确或过于宽泛的通配符配置可能意外地允许或禁止了一些不应该访问或被拒绝访问的主机。
3. 添加注释:为增加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添加注释是个好习惯。可以在文件中使用井号(#)来添加注释,以便自己和其他管理员理解和维护配置规则的意图。
4. 定期审查:由于网络环境的动态性,建议定期审查和更新hosts.deny和hosts.allow文件。随着时间的变化,可能需要添加新的规则或删除不再适用的规则。

常见场景与配置案例
hosts.deny和hosts.allow在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2个场景就是远程登录控制和特定服务访问限制。以下是两个配置案例:

1. 远程访问控制:仅允许特定IP访问SSH服务,其余IP默认拒绝。先在hosts.allow文件中添加允许访问的IP(如11.11.11.11),再在hosts.deny文件中添加默认拒绝规则。
在hosts.allow中添加规则:sshd: 11.11.11.11
在hosts.deny中添加默认拒绝规则:sshd: ALL

2. 限制特定服务访问:有时需要限制某些服务只能被特定的主机或网络访问。通过在hosts.allow中指定允许访问的规则,可以实现细粒度的访问权限控制。例如,仅允许11.11.11.0/24网段的主机访问vsftpd服务器。
在hosts.allow中添加规则:vsftpd: 11.11.11.0/24
在hosts.deny中添加默认拒绝规则:vsftpd: ALL

总之,hosts.deny和hosts.allow在Linux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访问控制作用。
通过配置这两个文件,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保护系统资源的安全性,并限制未经授权的访问。